|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桐乡:工业强市成为第一战略 | |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4-02-10 点击次数:1534 | 巨石集团投资30多亿元进行年产6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技改,窑炉熔化率提高15%以上,窑炉能耗下降15%以上,工艺、能耗以及人均产能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兔皇羊绒公司,在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微笑曲线两端发力,设计团队遍及海内外,品牌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为一身,而今已成为我国羊绒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 无限新能源公司,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首批挂牌企业,股份化改造有机整合产业上下游,虚拟股份、实购股份有效调动公司内外积极性,目前正计划实施集中多元化,进军集成吊顶生产领域。 作为桐乡工业领军者桐昆集团,积极以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生产经营全过程,成为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典型。 我们在桐乡看到的是,坚定的信心、饱满的激情和一片勃勃的生机。 自启动建设“工业强市”以来,桐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第一战略突出地位推出各种扎实举措,并针对桐乡实际创新工作载体,不啻为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桐乡工业刮起持续而强劲的东风。工业强市建设在桐乡已是家喻户晓,得到企业发自内心的支持和全市各级的积极响应,桐乡工业这艘规上产值超千亿级的航母正在驶向宽阔的蓝海。 责任到位 力度空前 工业强市成为第一战略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工业经济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曾以特色块状经济起家、产业集群腾飞的桐乡市对此更是感同身受。桐乡市经信局罗永良局长介绍,桐乡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工业强市建设,四套班子领导都积极参与指导,力度我省少见。而今,建设工业强市,打造长三角新型工业城市已列为当前桐乡四大发展战略之首,广受企业、基层欢迎,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把手抓工业,责任全覆盖。桐乡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业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部署、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市委书记、市长在全市各重要会议上必讲工业,对工业强市建设推进中碰到的重大问题亲自协调。近年来,市长带领政府班子成员到各镇街道、开发区和相关部门召开市长现场办公会20余次,协调解决工业强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00余项。同时,建立部门与镇街道、企业的联动机制,将“工业强市”综合评价指标分块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做到目标值、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四明确、四落实。 优政策扶工业,推动企业优势再造。在完成工业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决定》的基础上,桐乡市配套制定出台了《工业强市建设五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责任分解表》、《2013年工业强市建设行动方案》、《桐乡市2013年度镇街道和开发区工业强市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工业强市建设奖励办法》及《桐乡市工业强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责任分解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建立工业强市专项资金,将扶持方向从分散支持调整到强大活小,重点支持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技改投入、退低进高、品牌培育、节能降耗、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增强科技、品牌、人才、设备、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再造。 细实处入手,提升政府服务工业效力。出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路通”管理办法,提高对重点项目的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完善市领导联系项目、联系平台等制度,开展进企服务活动;利用网格式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确保每家规上企业都有一位乡镇领导对口联系,重点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出台《市级领导联系走访企业活动安排表》、《百名干部联千企活动方案》,300多名干部联系走访了千家企业,共收集整理各类问题534个,涉及土地、人才、资金、能源、审批、税费、社保、环境等10个方面。对企业提出的问题,按责任进行交办、按进度进行督查。目前,已解决问题470个、正在解决36个、未解决28个,解决率88%。2013年,全市相关部门共建立工作小组89个,发放调查表1004张,召开专题座谈会249场次;走访企业2600余家,提供咨询服务1.5万次;组织各类培训班324期,培训人员1.7万余人次。 营造浓郁氛围,把全市的心力聚起来。2012年10月,桐乡市被列入我省首批工业强县试点,当年11月,桐乡市即召开工业强市建设动员大会;2013年3月,该市又召开了千人企业家大会,邀请企业家代表坐上会议主席台,并介绍创业成功经验,引领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的社会舆论导向。此后,根据工作进程,多次召开“工业强市”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工业强市办公室也多次召开成员单位会议,形成例会制度,定期会商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同时,在当地媒体开辟工业经济专栏,营造“举全市之力”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的浓厚氛围。 两改两创 成效卓显 工业经济活力迸发 2013年,我国GDP年增长率为7.7%,创下近14年新低。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桐乡经济如何实现稳中求进、转中求活?如何做强做大企业主体夯实工业经济根基?如何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实现转型升级,激发潜在增长力?从去年开始,桐乡市积极探路,启动实施“两改两创”三年行动计划。 “两改两创”,就是大力引导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股份制改造及品牌创新、管理创新,这是桐乡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桐乡民营经济“二次创业”的有效载体,是增强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桐乡市“两改两创”“456”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定位了该市“两改两创”三年行动的总体思路,明确四大目标任务、突出五项工作重点、落实六项推进措施,力争在有效解决结构性矛盾、体制机制性矛盾、市场约束性矛盾和素质性矛盾上实现桐乡经济新的突破。 技术改造领跑全省。2013年,桐乡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145.3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设备投资91.1亿元,占全部工业有效投资的62.7%。出台《桐乡市“机器换人”“1+1”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三年的目标任务、实施范围及五大工作措施,全年实施市级重点“机器换人”项目103个。深化“腾笼换鸟”,开展四大行业专项整治,实施“十剑联动”专项行动,对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企业实行综合整治,全年完成腾退低效工业用地1793.7亩,减少COD排放51.8吨/年,减少SO2排放75吨/年。 股份制改造出新出彩。去年4月,桐乡市与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嘉兴市首个与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签约的市(县、区),并通过该平台定向增资1065万元。与申银万国合作成立了首个直投基金——申银万国同享股权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达10亿元,首期出资5亿元,年限5年+2年。通过走访摸底,筹建“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名库”和“上市(股改)后备企业名库”,现有企业20家和77家,实行动态管理。至目前,桐乡市共有上市公司4家,证监会报会排队企业3家,省证监会辅导企业2家,省股交中心成长板挂牌企业6家、创新板挂牌企业8家;至去年12月底,全市新增股改企业9家,已完成股改企业8家。 品牌创新精彩纷呈。通过调查摸底,桐乡市将192家重点企业的商标纳入“驰(著)名商标储备库”,形成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嘉兴市著名商标和桐乡市著名商标四级培育梯队;将拥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广泛的影响力、营利能力较强的企业纳入“名牌产品培育库”,形成两级培育梯队。成立了桐乡首个专业市场品牌指导站,崇福皮草是继濮院毛衫之后该市第二个获得区域名牌的产业,濮院针织产业园区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我国针织产业首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乌镇国际旅游区进入文审答辩阶段。目前,桐乡市已拥有注册商标11566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7件、浙江省著名商标45件、嘉兴市著名商标168件;拥有浙江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5个。 管理创新实效初显。开展以争创“管理创新示范企业”为主题的管理创新评价和诊断服务活动,巨石集团被评为省精细化管理示范企业、桐昆集团等6家企业先后被评为嘉兴市精细化管理示范企业,20家企业被评为桐乡市管理创新企业。2013年共诊断出各类管理问题310个,平均每家企业约7.4个,取得可计算直接经济效益5838万元。与此同时,桐乡市还通过举办百家企业高管研修班、“创二代培训班”、“规上企业培训班”、“微利时代企业盈利能力全面提升”总裁沙龙和“2013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题论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者整体素质。2013年,共举办各类管理培训班17期,1052人次参训。 创新驱动 剑指长远 质量效益型发展风正帆悬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这是一个技术制胜的时代。在世界经济开始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之际,桐乡深知,唯有构建起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赢得新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微观激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桐乡市注重鼓励企业加快研究院和技术中心建设,全年新增嘉兴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3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工业新产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项目,努力提高企业R&D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及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 立足产业,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需要解决一些共性制约问题,这不是单个企业所能胜任。桐乡市以加快特色纺织服装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依托濮院、崇福、大麻、屠甸等特色名镇及专业市场,推进纺织服装块状经济向产销研一体化、上下游一条龙的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公共技术与服务平台将开放技术资源,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降低技术开发成本。通过濮院羊毛衫检测中心等专业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为企业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专业检验检测服务。 集成应用,推进两化融合。面对信息化的浪潮,桐乡市出台了《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施意见》,着力推进濮院针织产业集群“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在多年工作基础上,桐乡正着力推进企业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集成应用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转变,努力提高全市信息化指数。 技术支撑,强化节能减排。桐乡市在开展能源“双控”工作,严格落实产业准入标准中,不断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清洁生产推行力度和工业循环经济工作力度,逐步削减排放容量,不断提高排放标准,严格工业污水排放监管,努力提高单位能耗、水耗工业增加值。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节能工作继续走在嘉兴前列。 科技创新提升发展质量,桐乡市已经初尝甜头。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已被科技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第四期科创园即将投入使用。设立了巨石复合材料研究院,“320创意广场”已申报省工业设计示范基地。积极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列入省级工业新产品开发项目30个。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等衡量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指标均得到快速提升。 这是一组漂亮的数据。 2013年,桐乡全市完成工业现代化技改投资105.2亿元,同比增长42.3%;面对化纤、建材等主导产业整体低迷,桐乡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列全省14个1类县市第5位;腾退工业低效用地1793.7亩,淘汰落后产能项目34个,在嘉兴考核中位列第一,实现两连冠;企业培育工作力度加大,大企业和规上企业数明显增加;新增(含复审)浙江名牌称号16个,增量居嘉兴首位;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和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数双双列嘉兴市首位。 数据背后,是桐乡全市上下对建设工业强市的始终坚持和全心投入。他们结合当地工业发展实际,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工作热情始终饱满,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
|
|
|
|
|
|